珍珠蝶

舌尖上的美味儿蒲包肉

发布时间:2023/7/9 17:42:06   

蒲包肉,是苏中里下河地区的一道民间传统美味小吃。由于它的原产地在高邮,因此又被称为高邮蒲包肉。

此食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清代早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煮熟的蒲包肉似小巧精致的葫芦)

蒲包肉不像午餐肉,午餐肉肥肉较多,略显油腻;蒲包肉则肥瘦相宜,软糯筋道,肥而不腻。煮熟的蒲包肉,一剪开蒲包,便有清香扑鼻而来。

包在蒲包里的猪肉紧密有嚼劲,口感微甜。,一口下去,美不可言。

               (水乡随处可见的蒲草)

蒲包是用水乡地区随处可见的蒲草,编织而成的盛物用具。用水浸泡过的蒲草,柔韧结实,可随意折叠打结,供人们编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蒲包。

编制好的蒲包可盛放鱼虾、蔬菜、肉类等物。在没有现代保鲜设备的那个时期,水乡民间多用蒲包储运食品、蔬菜、瓜果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所盛食物的水分,延长保鲜期。同时,还可以作盛泥土器物,修道路,筑堤坝。

以蒲包入美食佳肴,是里下河地区的人们对美食的一种创造,无论是高邮当地居民,还是游客,对此都赞不绝口。

                 (编好的蒲包可盛放各种物品)

爱上蒲包肉,是源自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小说《异秉》中的一段描述:“……王二的熏烧摊每天要卖出很多回卤豆腐干,除了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的。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

               (文学大师汪曾祺是高邮人的骄傲)

今天,蒲包肉依然是旧时模样。蜕出蒲包后的葫芦形肉团色泽微红,表面留有蒲包的鲜明印迹,论斤卖,每只7元左右,作为极具乡土气的下酒小菜,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黄昏时分,街头摆出了三三两两的熏烧摊子,玻璃橱内堆满了卤牛肉、卤猪头、盐水鹅等,蒲包肉也是标配。

瞧着瞧着,就馋了。便不由自主地凑上前去,冲卖家吆喝一嗓子:“来,给我切两只蒲包肉!”

                  (卖蒲包肉的卤菜小店)

蒲包肉制作方法比较简单: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案板上被切成碎丁的猪肉粒儿,再轻剁细斩成肉粒泥儿,这肉的肥瘦是有讲究的,据说大致为肥四瘦六。太肥则油腻,太瘦则老柴。

肉粒儿盛在一个大盆里,瘦肉红润的像石榴籽般的粒粒饱满,肥肉则丰腴的像串起的珍珠般光润,而翠绿的葱花儿,黄润的姜末儿,夹杂在其中,撒一撮盐一把糖调调味儿,还有一些秘方,就不为人知了。

                 (猪剁细斩成肉粒泥儿)

然后将一盆肉粒泥儿搅拌均匀了,蒲包肉的馅儿就好了,看着就鲜亮温润。搅拌均匀,再装入小蒲包中扎紧。

再把蒲包放入锅中,加入酱油、料酒、五香粉、桂皮、花椒、八角等焖煮一段时间即可。

煮熟后,剪开蒲包,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包在蒲包里的猪肉紧密有嚼劲,口感微甜。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粉嫩而不失筋道,不咸也不淡,还带有一股子蒲草的清香。

              (去掉蒲包的肉团呈现出葫芦形)

这肉香、蒲香与这滑爽的口感相得益彰,谁吃着都要禁不住大快朵颐的。

喜醋的,也可蘸上点;奢辣的更可以加点进醋里,别有一番风味。蒲包与肉馅相得益彰的搭配,颇具浓郁的田园情趣。

以蒲包入美食佳肴,绝对是高邮人的一种创造,后来发展到里下河地区,成为老少皆喜爱的美食。这种美味的食物,在别的地方还真难得一见。就是偶尔在省外偶见此物,那也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串味了。

               (蘸上醋和辣味道更棒)

高邮地处水网地区,水边湖畔长满了蒲草。蒲草的嫩茎儿可以掐下来当菜,清水洗净,切成小段儿,倒入清油、小葱爆锅,旺火炒断生后即可盛入盘中,端上餐桌;其味儿清脆入口,还带着些许水草儿的清香,是一道很奇妙的水乡美味佳馔儿。

而这蒲包,就是用老蒲草的叶儿交叉编制而成的,也不是很大,小巧玲珑的一个个小兜兜一般可爱。

瞧着这一只只蒲包儿,或许用的时间长了,就像是一件盘了很久,已经包浆上色的文玩核桃一般,颜色变得黄褐深沉,很有岁月的痕迹,拿起一个来,放鼻下嗅一嗅,似乎还有蒲草的清香萦绕。

                 (蒲包使用久了变得黄褐深沉)

蒲包肉的制作过程如下:

1、取一张薄如蝉翼的腐皮,盛一团红润欲滴的肉粒泥儿,一包一裹,这腐皮是为防止肉粒泥儿渗漏的。

2、然后就拿一个蒲包过来,往下一翻一撸,就露了底儿,把包裹了一团肉粒泥儿的腐皮团儿,放到蒲草包里。然后一捋、一提、再一紧,肉粒泥儿就紧紧地包裹在蒲草包里了。

3、先用绳子把袋口扎牢,再用另一根细绳从蒲草包中间拦腰扎紧,就成了一个小巧的压腰葫芦的样儿了。

葫芦,谐音福禄。在国人的眼里意喻着福禄双全,是真正的吉祥之物,喜兴得很。

                 (肉粒包裹在蒲草包里)

一个个蒲包肉在灵巧的手中,接踵而至,不一会儿就盛了满满的一桶。然后,蒲包肉就被放入一口大锅中,在各种沸腾的调料里焖煮。

只许片刻功夫,伙房里便热气蒸腾,香气袅袅。旁边,早已经有小孩们蹦蹦跳跳——忍耐不住的垂涎三尺了……

                    (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小葫芦)

终于等到出锅放凉,褪去黄褐色的蒲草包,那层薄如蝉翼的腐皮早已随着焖煮的高温,与肉粒泥儿融为一体消散去了。只见一个个粉嫩的、像一个个小巧精致的葫芦般的肉团儿呈现在眼前,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惊艳。

并且,蒲包肉的那种红色儿是极其诱人的——这种红是娇嫩的,会令人想起水边的丛丛蒲草;会想起鲜花盛开时的芬芳;会想起在下雨的天里,一位清秀的女子撑着一柄油纸伞,娉婷地向你走来……老天,那是一段粉红的回忆。

(蒲包肉的红色是娇嫩的)

拿起一枚蒲包肉,嗅一嗅,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切了薄薄的片儿,拈一片儿,入口,肉的肥瘦正相宜,肥香而不油腻,软糯香滑中带着韧弹的劲儿。

滋味呢,是咸鲜却又微甜;而那香呢,不是浓郁的香,而是有肉的清香、蒲草的清香和香料的清香。

它们相互融合,在舌尖,在味蕾,层层递进,一曲终了,余韵绕梁三日。

           (出锅的蒲包肉等着吃货们的到来)

年12月,央视《远方的家》摄制组来到高邮城,主持人品尝了蒲包肉后,给予高度评价:“蒲包肉可以看作是大运河融入高邮人生活中的一个美味的例子。”

高邮老街的烟火气中,处处都有大运河的印记。在这里,高邮湖与大运河,大运河与高邮城,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彼此间的牵连已经无法割断。

              (央视《远方的家》介绍蒲包肉)

 蒲包肉对于来高邮的游客来讲,是难得一尝的美味。

 而对于高邮在外的游子来说,却是记忆深处家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1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