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珍珠蝶 >> 珍珠蝶的天敌 >> 艺起前行云端看展,开启中欧陶瓷的奇幻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年10月,上海博物馆“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开幕,展览汇聚了来自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中国七个国家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件/组文物,为观众呈现全新视角的贸易陶瓷和跨文化交流特展。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举办的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项目,是疫情之下全球博物馆力量与国际合作的精彩案例。在此次展览中,上海博物馆以全新视角和策展理念,讲述早期全球化中的中欧贸易与文化交流,汇聚重量级中外陶瓷与油画作品,倾力打造兼顾学术脉络与观赏趣味的展览。
云端看展,一段中欧陶瓷的奇幻旅程等待您的开启。
展览概述
16世纪开始,随着欧亚交通新航线的开辟,中欧贸易与交流日渐频繁。瓷器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之一,源源不断地输出海外,不仅见证了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发展,也记录了当时图像、设计、技术与观念的交流,是东西文化间对话与互动的载体。本展览以陶瓷为媒介,呈现当时的世界贸易和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
序章
从中东到欧洲
大航海时代之前,中东地区的中转是东方货品输入欧洲的重要路径,辗转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稀少、价格高昂,是仅供权贵阶层消费的奢侈品。展览以三件颇具传奇色彩的器物开篇,揭示中欧贸易全面成熟之前,中国瓷器自中东输入欧洲的方式。这些精美的器物不仅见证了特殊的流通历史,也开启了此后东方瓷器风行欧洲的先声。
青花矾红描金缠枝莲纹碗镶嵌鎏金银座
明嘉靖(—年)
鎏金银座约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德国镶嵌
连座高16.7,口径11.7厘米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图片版权:Photo?VictoriaandAlbertMuseum,London
碗内以青花装饰,碗心绘昆虫、花卉;外罩矾红,饰描金缠枝莲纹。此类矾红描金瓷碗俗称“金襴手”,以往多被认为是出口日本市场的品种,但近年的考古与调查表明,这类碗在16世纪也输入欧洲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美洲墨西哥、秘鲁和中东土耳其、伊朗等地。这件瓷碗镶嵌有德国制鎏金银座,中部饰圆雕狮头、绶带纹样,下方及底座饰线刻花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中国陶瓷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这件瓷碗的精美程度又属其中的佼佼者。其主人可追溯至16世纪德国的曼德沙伊德-布兰肯海姆家族。传世品中尚有另一件与此碗同出处、同款式的器物,其银座上有一圈铭文,记述德国布兰肯海姆的埃伯哈特·冯·曼德沙伊德伯爵在年于奥斯曼帝国购得此碗,带回德国后加镶嵌以纪念其兄长。埃伯哈特伯爵曾于年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瓷碗想必是途中所得,显示了中国器物经由旅行者之手,从中东流通到欧洲的又一途径。
第一单元
中西交通
15世纪中期以降,经由中东联结东西方的传统商路颇受阻滞,欧洲船队于海上不断扩张,探寻新领地与贸易路线,席卷世界的大航海时代自此开启。
葡萄牙人最先东来,西班牙、荷兰紧随其后,瓷器作为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见证了16世纪中西贸易的展开。器物面貌的变迁也反映了17、18世纪中欧贸易主导权由葡萄牙向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渐次转移的过程。本单元汇集代表性贸易瓷器及沉船出水器物,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现中西贸易的历史发展及贸易网络的延伸、变迁。
五彩开光盆景花卉图盘
明天启—崇祯(—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高3.8,口径31.1,足径18.4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片版权:Photo?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Imagesource:ArtResource,NY
盘内壁以釉上彩绘进行装饰。主色调为红绿色,内壁绘莲瓣形开光,内绘杂宝及折枝花卉。盘心以不同锦缎纹饰绘画八角开光,内绘盆景花卉纹饰。中心花瓶中插满莲花,花瓶上的装饰则是螭龙衔灵芝纹饰。
克拉克瓷主要是青花产品,五彩者极为少见。此件五彩瓷盘是克拉克瓷器中的特殊产品,弥足珍贵。
广彩十三行图碗
清乾隆后期(—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广州加彩
高15,口径36.4厘米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片版权:Photo?MNAAG,Paris,dist.RMN-GrandPalais/ThierryOllivier
碗外壁描绘了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场景,高杆上悬挂的六国国旗,分别为荷兰、英国、瑞典、法国、奥地利、丹麦。商馆的布局紧凑,国人与外商忙碌于其中。商馆外紧邻河流,大小船只密布,十分繁忙。
这里描绘的贸易货栈,沿着城墙和珠江间的狭窄河岸而建,门面很窄,每栋建筑进深却有米。许多外国公司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非法开发土地,所以建筑间距很难规划。模仿广东人对公司或商行的中文发音“行”,这些建筑被欧洲人称为“hongs”(洋行),这些以十三行为装饰题材的碗在西方也被称为“洋行碗”。
第二单元
中西交融
伴随着中西贸易的展开,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异国奇珍,到17、18世纪成为日用餐具、装饰陈设,使用阶层持续扩大。中国瓷器也同时被改装、组合,以适应西方审美与需求,这一过程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意与灵感,成为中西交流中的靓丽风景。
本单元从全新视角呈现以往贸易瓷展未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