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珍珠蝶 >> 珍珠蝶的天敌 >> 藏书票里看门道中国青年网
邵洵美藏书票。资料图片
奥地利艺术家FriedrichSchiff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藏书票作品。
澳大利亚艺术家NormanLindsay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作品。上面印有“ThisbooktobereturnedtoKeithWingrove”,这句话明确交代了藏书票最原始的基本功能:提醒借书者书籍主人的身份。阿罡供图
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内展出的局部残缺的书页。资料图片
藏书票是一种微型版画艺术,外形小巧且蕴含着深厚的艺术、美学与文化价值,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它题材广泛,制作精巧,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风行一时的书籍守护符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比邮票的诞生还早年。据考证,目前存世最早的一张藏书票的制作年代大约是年,画面为一只刺猬衔着一枝野花,画面顶端的缎带上写着一行德文,大意是“慎防刺猬随时一吻”,警示不要偷书。
藏书票有些类似于我国从古至今流行不绝的藏书印。学者唐弢认为,我国的古籍大都是纸质柔润的线装书,便于钤印;外文书用纸厚硬,便以加贴藏书票为宜。藏书票通常写有拉丁文“EXLIBRIS”(属于某人的书),会标明票主的名字并绘制各种图案,有的还刻印一些成语、警句或格言。贴在书籍扉页的藏书票,既用来表示书籍归属,也表达主人对书籍的热爱和珍视,更能展现独特的品位,广受文人雅士喜爱,风行一时。
中国的藏书票文化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鲁迅先生是我国版画艺术的倡导者与支持者,他的藏书中也有藏书票,至今仍收藏在上海鲁迅纪念馆。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叶灵凤、施蛰存、邵洵美等也曾使用或收藏藏书票。目前,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等都收藏有珍稀的早期中外藏书票。北京的观复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位荷兰藏家的10余万张藏书票。
国内收藏者大批涌现
总体而言,藏书票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使用和收藏群体不大。但近些年来,国内藏书票收藏发展很快。
藏书票收藏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子安认为,中国藏书票真正兴旺起来是近20年的事。特别是年第三十二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在北京举办后,国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