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蝶

云过年满族年俗集萃四

发布时间:2023/4/11 14:25:13   

吉林满族过大年期间,娱乐竞技活动丰富多彩,说唱、歌舞、游戏、竞技等娱乐项目极具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如扭秧歌、珍珠球、嘎拉哈、冰雪运动等等,这些源于满族生产生活习俗的古老体育竞技、游戏之花,使人们在欢快娱乐的大年里尽情的绽放,同时释放压力,交流情感,愉悦心情。

嘎拉哈

玩儿嘎拉哈,也叫抓子儿。“嘎拉哈”,满语称作“gacuha”,玩儿嘎拉哈是满族少儿和妇女最普遍的娱乐活动,每当过年时,从初一到十五日,妇女便停下针线活,拉帮结伙地玩儿嘎拉哈。嘎拉哈最早是用鹿、獐、狍、糜等蹄腕骨做成,是满族先民计数猎物的工具,也是炫耀能力和财富的象征。据文献记载,早在金代,女真贵族就常玩这种游戏。依据嘎拉哈的四面(“珍儿”“驴儿”“坑儿”“背儿”),采用泼、弹、歘三种玩法进行,是满族标志性游戏。

玩儿“嘎拉哈”的由来

相传“嘎拉哈”和金代的梁王金兀术有关。金兀术少年时,父母让他进山打猎。克服重重难关后,他终于取下四种最凶猛的野兽的膝盖骨。从此,金兀术的勇敢和强悍便成为当地的佳话。女真人为了让后代像金兀术那样勇敢,便让孩子们抓玩“嘎拉哈”。

翻绳

绳系是满族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劳动技艺,由此演变而来的“翻绳”游戏,是满族人从孩提时代就乐此不疲的游戏之一。翻绳,又叫“解股”,用一根绳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则用手指接过来,并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现今有数千种翻法,其中一些还非常复杂。一根红线在手中交替翻动,编织着“手绢”“面条”“面鱼”等一个个物件图案。

现在科学证明,翻绳不仅是一种游戏,而且有很多益处,可锻炼玩者的耐心和敏捷性,具有健脑、启智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九连环

九连环历史悠久,据说发明于战国时代,是人类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与华容道、七巧板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被誉为“中国的难题”。宋朝以后,九连环开始广为流传。在明清时期,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很喜欢它。很多著名文学作品都提到过九连环,《红楼梦》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九连环既练脑又练手,同时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耐心和专注精神,也是满族过大年喜爱的游戏之一。

九连环的其他用途

几千年来,九连环流行极广,在一些偏远的满族民众聚居地,一些满族老妇人的头顶上结髻,插戴金、银、玉石等材料制作的九连环。北京的旗人间也曾流传这一习俗,子女在给老人祝寿时会订做一个金簪,这个金簪就是坠有小铃铛的微型纯金九连环。过去在满族人的丧礼上,孝子要跪在死去的父母灵前,双手背着去解九连环,要解到九次,同时还要唱《解九连环》歌,唱九遍,为父母消去罪孽。小小九连环,被赋予诸多的功能,这是人类智慧的探索,同时也是游戏神秘魅力的吸引。

小牌儿

“小牌儿”又称为纸牌,唐代称“叶子”“酒令叶子”,明朝时称“数钱叶子”“麻雀牌”,是“麻将”的祖先。满族民间玩纸牌称作“抓小牌儿”,是满族过大年尤为喜爱的娱乐项目之一。

踢毽子

踢毽子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中国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并普及,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因其健康有趣,成为上至皇妃下至臣民百姓都十分喜欢的体育游戏之一,被誉为“生命的蝴蝶”。清代李声振《竹枝词踢毽子》赞为:“青泉万迭雉朝飞,闲蹴鸾靴趁短衣。忘却玉弓相倦笑,攒花日夕未曾归”。

老鹰抓小鸡

鹰是满族崇奉的最高动物图腾之一,由满族鹰猎习俗衍化的“老鹰抓小鸡”是满族儿童过大年期喜爱的一种户外游戏。

老鹰抓小鸡,智勇找良机母鸡带小鸡,拦挡躲东西。老鹰不得手,累得倒在地。大伙哈哈笑,乐坏了我肚皮。

跑马城

“跑马城”是满族过大年期间儿童喜爱的一种游戏。也被称为“挑急急令”。这一游戏早在明代时就已存在,到了清代则更是十分流行。跑马城是一种闯关守城的游戏。在空旷之处,分为人数相当的两列,两列相距约十几米,相对而站,手拉手形成人墙。先以儿歌互作问答,其词一般为“纪灵灵、跑马城、马城开、打发格格送信来……”,然后点某人名字,对方则尽力阻挡,如冲过去,便从对方领1人回已队,冲不过去则留在对方,然后再念儿歌,重复进行,结束时以人多一方为胜。这个游戏是满族人闯关守城的一种反映。这样的游戏通过对两军对垒的模仿,在充满竞争的气氛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同时也反映出满族勇敢善战的民族精神。

歌谣:“急急令,跑马城,马城开,打发格格送信来,要哪个,要小兰,小兰不在家,要你们亲哥仨,亲哥仨儿不会喝酒,要你们老母狗,老母狗不会吃食儿,要你们小叫驴,小叫驴不会拉磨,要你们干草垛,干草垛,插兵刀,我的兵马让你挑。”

跳骆驼

“跳骆驼”,满语为“跳特猛”,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据《满族大辞典》介绍,跳骆驼,源出清代八旗军的军事训练。过年期间,是满族青年男子喜欢玩的游戏,约10人为一驼队,每人弯腰,把手放在膝上作骆驼状,“驼”间稍拉开点距离。发令后,队列最后一人跳起,依次从九条"驼背"上分腿跃过,然后,高喊一声“到”,仍俯身作驼状,哪组最后一人先跳完,哪组为胜。

满族秧歌

满族秧歌历史悠久,源于多年前唐渤海时期的群众舞蹈“踏捶”。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创建八旗时,凯旋之后、丰收之余率队即兴表演舞蹈,这是满族秧歌的雏形。最初的满族秧歌多为表现喜庆、狩猎、渔猎等内容;努尔哈赤起兵后,逐渐融入了征战内容,表演中的“打马”“出征”反映了八旗子弟征战疆场的英勇形象;“求婚”“拜寿”反映了满族人夫妻恩爱、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鹰舞”不仅是人鹰共生的生产习俗再现,更体现出满族对鹰图腾的崇拜。满族秧歌现已列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也是吉林满族过大年期间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

珍珠球

珍珠球是一种满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原名“采珍珠”,来源于满族古老的采珍珠生产活动。远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之余,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作大颗珍珠,采珠人在水区设法摆脱蛤蚌区的防守,将绣球投到伙伴手里。公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满族人又把这项活动带到京城,供八旗贵族子弟游戏。珍珠球现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更是满族过大年期间人们所喜爱的体育竞技活动。

冰雪活动

冰雪活动是过年时深受吉林满族人喜爱的娱乐活动。而堆雪人儿是满族儿童传统游戏之一,每逢大雪过后,孩子们都喜欢堆雪人。如果雪后天气较暖和,用雪滚成大脑袋,用果皮、树枝、石块、笤帚等物品装饰雪人的肢体和五官,仿佛走入那童话世界,品味瑞雪的清新与芳香。如果把雪人做成妖怪的模样,可以当成靶子,用弹弓或弓箭射,好玩儿极了。同时,抽冰猴、打爬犁、滑冰滑子也是吉林满族人喜爱的冰雪活动。

冰划子

滑冰滑子是吉林满族过大年期间人们喜爱的一种冰上娱乐活动。满族先民肃慎、女真人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寒冷的气候,漫长的冬季,平如镜面的湖泊,如玉带般的冰河,为其开展冰上体育运动和冰雪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所。早先,女真人使用兽骨绑在脚下滑冰,后来演化成用一根直铁条嵌在鞋底上,这便是最早的冰刀——冰滑子。据说,完颜阿骨打联合女真各部落起兵反辽,他和将士们鞋下绑着冰滑子飞驰在松花江的冰面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辽朝的宾州城。

冰嬉

冰嬉亦称“冰戏”,是满族过大年期间一种冰上嬉戏项目。冰嬉可追溯到宋朝时期,明朝成为宫廷体育活动,到了清朝时期,冰嬉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十分盛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冰嬉”,在清代也是一个军训项目,统称为“跑冰”。按清代规定,每年冬至到三九,于太液池即北京之三海校阅八旗溜冰。冬至后,皇帝就到瀛台等地方看表演冰戏。冰嬉多在过年时集中表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等,表演的人都在滑行中游艺。今北方各地城乡仍很盛行。

爬犁

爬犁,满语称法喇,是早期东北地区的雪上交通工具,取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另外,满族还有“狗车”,即狗爬犁,满语称“乌得气”或“台里台气”,用多条狗牵拉,行走于冰雪之上。东北有“十一月,大冷天;跑爬犁,雪炮烟”这样的民谣,非常贴切。爬犁,现已成为吉林满族过大年期间的一种娱乐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孩子们拿着这种小爬犁,爬上高坡,滑出一条雪道。那雪道晶莹闪亮,小爬犁一放下,往往滑出上百米远。还有的在冬天的冰河上,用布张开一支小“帆帆”,靠风力推动,小爬犁便会在冬天的冰河上行走如飞。孩子们那欢乐的笑声,在北方晶莹的雪原上,久久地回荡。

抽冰猴

冰猴儿,又叫陀螺或冰尜(ga),是满族儿童冬天在冰面上玩儿的一种玩具。陀螺多以硬木制作,高七、八厘米,上端圆直径五、六厘米,下端尖。考古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目前文史记载则多以宋朝时出现的一种类似冰猴的玩具为开端,称做“千千”(或称千千车),是一个中心轴(铁制)长约一寸的圆盘形(直径约四寸)物体,用手捻在盘中旋转,比赛谁转得久,这是当时身处深宫后院的嫔妃宫女用以打发寂寥时光的游戏之一。吉林满族过大年时孩子们用绳子绕在陀螺上,然后用力一拉,冰猴就在冰面或雪地上旋转起来,接着玩者对它不停地抽打,使它在冰面或雪地上长久地转动。歌谣:小陀螺,尖又圆;打一下,滴滴转;一转二转连三转,转来转去看不见。

新春大吉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0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