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蝶

红太阳照边疆云南盈江县感恩幸福牢筑界碑

发布时间:2023/4/7 18:23:03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709994.html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公里,总人口32.57万人。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为主的26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42%。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年全县2个贫困乡镇、4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摘掉贫困帽子。奋斗正当时,扬帆再出发,盈江县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沿边村寨内生发展动力和“造血”功能持续提升,乡村处处焕新颜。

云南省盈江.6公里边境线上,党政军警民巡逻队用脚步丈量边境线。

01

边境线上“珍珠”串串

山水之间的村落,一栋栋民居开墙透绿,四面青山掩映,鲜红的国旗在民居上飘扬。这里是盈江县旧城镇五和家园,“五和”意为8个不同地方搬迁而来的5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新家太好了,家门口上学、就医、就业,各方面都很方便,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王维三说。他家一家5口人,原来挤在破旧不堪的杈杈房里,也没有什么收入。他十分感谢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新生活”。

“搬迁之初,村容村貌不整洁,村寨治理杂乱。近些年,我们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支部+小组长+群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走亲戚、比家教、‘十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最美庭院’等活动,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五和家园党支部书记赵兴文喜笑颜开。他说,村庄美群众的收入要先“美”。年4月,争取沪滇协作项目资金余万元,建成了集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辐射带动群众就业的扶贫工厂。于年9月建成的一期已为名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即将建成的二期能解决多人的就业。年,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到元,村集体年收入也增至60万元,他们正努力把它建成乡村振兴工厂,争取再当 。

五和家园在蝶变,盈江县边境线上的村村寨寨也都在蝶变,一个个美丽边寨串珠成线,如珍珠般闪耀在祖国边境线上。边寨弄璋镇古里卡村,村道或以水泥浇筑,或用石块铺筑,干净整洁;小巷花木葱郁,家家户户庭院清幽,墙壁上画着特色民族风情画。置身其间,如在画中。弄璋镇古里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忠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子变得越来越美。村里还原了许多老式的民居和农耕景观,处处都装满乡愁记忆。”

云南省盈江县旧城镇五和家园全景。

这些美丽边寨是盈江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盈江县围绕“生态绿色、和谐旅居”的发展理念,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促进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建设美好家园、守护神圣国土的有力举措,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使村寨整体布局、民房特色保留了本地世居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风貌,展现了集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的如画村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盈江的发展成就,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在百岁老人黄芹娣眼中,现在的盈江建设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

02

牢记使命,血肉之躯筑界碑

强边固防,国之大者。35个界桩穿越9个边境乡镇,生于斯、长于斯,盈江县抵边村民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一个村寨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战情、警情多情叠加,盈江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压力巨大。坚决守住祖国西南边陲安全屏障,成为全县30余万各族群众肩上的首要政治任务。盈江县委发出《致全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公开信》,全县个党组织和1.6万名党员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在边境段、卡点、隔离点组建临时党支部个,69家县直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名党员干部组成9支“强边固防突击队”定向支援9个边境乡镇,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队、县直干部队伍合力援边。“白色铠甲”“藏蓝警服”“靓丽迷彩”勇敢逆行,民兵、界务员、护边员、护林员等各方力量分兵把守。闪耀的党徽、鲜红的党旗成为抗疫一线最亮丽风景线。

年,面对强降雨和洪涝灾害连续侵袭,盈江县各级党组织率先发动,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率领数万边民“大雨小干、小雨大干、雨停拼命干”,同天气抢时机;山高林密,机械难达,六七十度的陡坡上,群众奋斗的身影排出一条条“肩扛手抬、挑担攀登”的长龙,余名群众穿越山林,徒步2公里运送建材、负重前行,毒虫叮咬、皮肉磨破……一眼望不到头的边境线,上万边民挥汗成雨浇灌出边境立体化建设的稳固根基。

“红旗飘飘”、“国门党建”、“军警地”共建等工作常态化开展,脚步丈量国境线行动成为常态,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成为盈江各族人民“守护好家乡”的行动自觉。94岁老党员主动请缨值守网格;年近60岁的太平镇雪梨村党支部女书记胡培松说“我们在前方保护你们,你们安心工作”;边境村女汉子多个日夜巡逻总里程余公里,边民早爱国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名普通群众“为国守门、为国把关”的忠诚……上万边民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界碑。

盈江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强化凝心聚力聚魂,让学习党史与关照现实相结合,将霜天雪地、密林险壑中戍边卫国的生动实践,持续转化为凝聚人心、激励自信的精神伟力,持续激发各族群众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为“守护好神圣国土、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能量和内生动力。

03

既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

脱贫攻坚期间,盈江县6名群众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4.5万名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核心在于“稳得住”,关键在于“能致富”。

盈江县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传承脱贫攻坚优良作风,继续选派 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紧盯“三类人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蔗糖、坚果、蔬菜、畜牧优势产业,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初春的严寒中,盈江农场盈湘社区四队、五队的现代农业蔬菜基地里,黄瓜、辣椒、茄子挂满枝头。基地负责人李树春喜笑颜开。亩蔬菜远销下关、成都、西安等地,年产值5多万元,供不应求。

“以前盈腾社区六队的年轻人大多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老小小,哪家有个什么事情,帮忙的年轻人都很难找到,村里没有生气与活力。随着‘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打造现代农业蔬菜基地、石斛种植示范基地、沃柑种植基地,群众腰包鼓起来了,现在三分之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盈腾社区六队党支部书记刘友芳逢人就笑眯眯介绍农场发家致富的绝招。

盈江县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区域,承担着维护区域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为此,盈江县立足生态功能与产业功能并举,探寻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路子,让家家户户宜居乐居,让盈江的乡村寻得见乡愁。

太平镇石梯村蔡伍一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石梯边境线上,依靠着这里一山一水也守护着边境安全。现在,他是护边员队伍中的一员,守护这座大山已有20多年。从蔡伍的家门口极目远眺,山林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景致。蔡伍说:“20世纪90年代初,生活在石梯的景颇族、傈僳族群众,长期靠山吃山、刀耕火种的粗放开荒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周边形成大面积‘光头山’和‘黄土地’,一到雨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经过这些年的生态修复,而今的石梯生机勃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鸟类多种……村民亦农亦旅,建鸟类监测点、当志愿者,从事餐饮、住宿及配套服务,吃上“旅游饭”,赚上“观鸟钱”,重启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致富的新路子。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元增加到多元。村民徐小龙说:“要是没有这绿水青山,哪有现在的好生活。”盈江边民已从世代“守穷边、穷守边”转变为“留得住、能致富”。石梯的乡村之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如今,产业兴、边寨美、边民富、幸福来……盈江县干群同心、风雨同舟,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盈江边境上正浇灌出更多幸福之花。

(作者:尹兴艳作者单位:云南省盈江县委宣传部)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年第05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9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