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亨利·英哈特致力于自然史研究,喜欢旅游。自然史是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的总称。他喜欢沿路采集昆虫,特别是蝴蝶标本。有一次,他无意中读到一本关于暹罗的书。暹罗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现在叫泰国。亨利立刻下定决心走访东南亚地区。年10月,他到达曼谷。之后的3年里,他在暹罗、柬埔寨、老挝考察并搜集动、植物标本。年1月,亨利正在柬埔寨西部的一个城市马德望里,该城位于浓密的大森林中,地处地势低洼的平原。亨利听说往东涉过金边湖有一处石建筑物遗址,于是,他在一位罗马天主教牧师帮助下,乘坐小木舟穿过金边湖。
他在向导的带领下,在幽暗的丛林里穿行了许久。路的两旁尽是岩石和低丘,长满苔藓、布满青藤,在古树丛林笼罩下,显得十分阴森。突然,在他的前方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石台,还有楼梯通向台面。他立即意识到,先前误以为是热带丛林下的岩石小丘原来是一群建筑物和石雕塑像,只不过已被树根侵蚀而分成许多小块。在这片石建筑物遗址中,有一条高高的道路上。这是用巨石筑堤、碎石铺面的罗马式古道。这条古道跨过宽宽壕沟,通向一群修长而尖细的高塔;高塔高出长柱围墙许多。远远望去,可看见破旧群塔上雕刻着的优美图案。在亨利眼里,热带丛林中的这片废墟是多么壮观!亨利意识到,他已经到了被称为吴哥的古城;也就是说,到了这片大地的“中心”;他所凝望着的是一座称为吴哥窟的庙宇,该寺位于古都吴哥之南,是世界闻名的宗教建筑群。在3周时间里,亨利对吴哥窟进行了考察并绘制了草图;此外,还对附近其他一些布满树藤的废墟进行了考察,包括吴哥殿——一座设有围墙的宫殿。
他对这些遗址的规模叹为观止。吴哥窟留给一位观光者的印象,远远不只是雄伟建筑群的威严和匀称;更使观光者敬慕的是它的巨大规模和无数的建筑石块。仅仅这座寺庙,石柱多达条。你能推测出当时需要什么样的运载工具?需要多少名民工?何况这些石块还是从30英里之外的大山中开掘出来,并运到这里来的。尤其使他感到震惊的是:这些石块嵌合得如此十全十美,没有用任何灰泥粘合。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已经裂缝,有些甚至动摇了。这是树藤、树根的蔓延滋生造成的。亨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古都吴哥,再次踏上旅程。
他沿路采集昆虫,特别是蝴蝶。他希望他的收集会对自然史作出巨大贡献。但是令这位自然科学家感到悲痛和绝望的是:载着他采集的珍贵标本的船不幸沉入大海。亨利并不是第一位注视到吴哥古都的外来人。实际上,早在年,一位葡萄牙历史学家在描述柬埔寨时就曾提到过它。年,一位法国学者发表了一篇描述古都吴哥的译稿,由一位在那里住了多年的中国外交官周达观于13世纪所写。此外,19世纪50年代的欧洲出版物中,也出现过几处有关这些遗址的描述。古都吴哥的发现,即使不能归功亨利,我们也应肯定他在提醒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