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是天然无需琢磨的有机宝石,是珠宝首饰设计中的理想素材。无论是作为主体或陪衬,它的圆润、灵动、多彩,能与任何宝石、贵金属相配,只要设计者发挥独到的想象力和相吻合的制作技艺,都能构思出好的作品。珍珠是蚌内的一种赘生物,含有80%的碳酸钙,10%~14%的介质壳,2%~4%的水分,并含有十几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元素。古代我国珍珠名称很多,如珍珠、蚌珠、廉珠、明珠等。珍珠又有“珠”、“玑”之分,圆泽珍珠戒指(海珠外径毫米为珠,廉隅为玑。
珍珠的光泽是由珍珠质的深度以及晶体的完美结合决定的。珍珠的表面有许多碳酸钾的微小晶体,以贝壳的分泌物为黏合剂,犹如砌砖一样,很有规则地重叠在一起。叠层所反射的光有种柔和的“芒”,称为方位效应,或者方位效果。珍珠光泽就是它特殊的构造通过光的折射、反射所形成的一种奇异现象。当一些贝类因受到创伤或刺激,特别是外来异物的入侵和摩擦时,贝壳的外套膜便会分泌一种薄片状的霞石,同珍珠角质相互形成同心层的构造,将异物层层包裹,就形成了珍珠。
地球上古老的文化,往往与珍珠的产出是如此地接近“海洋孕育了人类文明”,作为一种观念,曾引起了无数的猜测。母贝、贻贝、牡蛎,这些软体生物在未被人类发现以前,一直守护着珍珠的秘密,平静地生活了千万年。“人间最名贵的货物,世上最瑰异的商品。”哲学家布林在公元一世纪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指的并不是钻石和金子,而是珍珠。绚丽的光彩,神秘的来源,成了编写神话的主旋律。在欧洲,人们长期认为珍珠是晨曦中露珠滴入贝壳形成的,还有说珍珠是软体动物排出的蛋。古印度的叙事诗《罗摩衍那》记载:“10个头的魔鬼拉瓦那抓到美女西塔,将她拖上船驶向大海,美女伤心的泪水,掉入母海,滴入张口的贝壳内,凝固成美丽的珍珠。”
中东和古老的非洲人知道,如何从牡蛎资源丰富的海域获取财富。于是有了社会组织,采珠场得到开发。波斯,一个在6世纪达到鼎盛的帝国统治者,通过珍珠聚敛了大笔财富。多年前,我国就在江河湖海中捕捉牡蛎,采集珍珠年前就已经把珍珠用作首饰。任何一种软体生物,甚至各种海蜗牛,都能产生某种珍珠。故有“龙珠在颌,蛟珠在皮,蛇珠在口,鳖珠在背,蚌珠在腹”的说法。我国海南曾收获过一颗特大珍珠,8克重,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人工养殖游离珍珠。
珍珠的分类
珍珠分为三类:海水珠、河蚌珠、帆蚌珠。河蚌、帆蚌珠又通称为淡水珠。海水珠长在海洋贝类如白蝶贝、企鹅贝、红蝴蝶贝等大型贝壳内,生成的珍珠颗粒大、圆度好、光亮,但珠核比较大,中间含有泥沙。帆蚌珠也叫三角蚌珠,长在三角蚌内得名,也有用褶纹蚌、留丽蚌来养殖的。它颗粒大、珠光好,但扁平的多。河蚌珠长在池蝶贝、椭圆背角无齿蚌、圆背无齿蚌和以乌鸦贝为母体的蚌内,大多呈扁体米粒状和牙齿状(俗称炒米花珠)珍珠的价值因素是由光泽、纯净度、外形、颜色、重量、工艺等诸因素组成的。
对于同样大小的珍珠,每项因素都有适当的价格比例(光泽占40%,清洁度占20%,颜色占20%,形状占20%)。在决定淡水珠、养殖珠的质量方面还有几个额外因素在起作用。珍珠的价格过去是按重量来计,重量单位为斤、两、厘、钱,也有用厘码来表示珍珠的大小,珠宝行业内曾专门自行设计有价格口诀表供进货时参考。过去还有一个常用单位是“格令”,1珍珠格令是1/4克,也就是0.25克拉。现在已经统一按克数来计价。特大的珍珠就不讲分量,只讲外径大小几毫米,论颗粒,按行就市,按质论价。
其他生珠、污珠、僵珠、嫩珠等质差的属废珠类。特大颗粒者不列入以上等级。天然珍珠直径一般在0.4厘米,0.8厘米以上为大珠,0.6~0.8厘米为中珠,0.5~0.6厘米为小珠,0.25~0.5厘米为细珠,0.25厘米以下为细厘珠,小于0.20厘米为子珠、米珠。真正好的优质圆珠在玻璃板上方1米高处自由坠落可弹起35~40厘米。
珍珠的加工工艺
珍珠的加工工艺大致分为:拣色、分类、打孔、串制、漂染、上光、整理。对天然珍珠来讲,孔应钻得尽可能小。打孔是用0.6~0.8厘米的钢针,最大不超过0.9厘米,两侧对穿打。快手两小时可打1千克左右。珍珠的漂白过去是把发黄的珠用3%的硼酸钠溶液浸几小时,或用双氧水漂白。但是,用双氧水浸泡过了头以后,珠层会发酥,失去光泽。珍珠的最大缺点是容易风化、脱水、发黄,珠光不太好呵护。一般保存得好大概在30~50年,上百年的几乎没有。故有“人老珠黄不值钱”的说法。
珍珠的保养
珍珠除了常见的洁白光泽之外,尚有玫红、金黄、紫色、黑色、棕色、奶油色、浅蓝色、粉红色和灰色等等。匀润的珠光效应和色彩具有明显的美观特性,如能因人制宜、和谐搭配,它的装饰效果并不亚于黄金饰品。不过,珍珠和宝石不一样,它是由蛋白质、氨基酸和水分以及铜、铁、锂、镁、铬、钠、锌、硅、钛、锶等微量元素组成的。因此,时间一长就可能引起变质和脱水。若小心保存的话,则可使其风化得缓慢些。所以,保养对于珍珠饰品很重要。
由于珍珠天生质软,其硬度约在3.5~4级,不耐磨且易受汗水、香水和化妆品的侵蚀及污垢的沾染。酸性成分会溶解贝类用以形成珍珠的之一物质——碳酸钙,所以要尽量避免珍珠与含有酸、盐、硝、醋等化学物品的接触。在化学气体浓重的场所最好不要佩戴珍珠饰品。
珍珠颈链、项链、手链等持续接触皮肤的饰物,因各人皮肤分泌物不同,表面腐蚀程度也就不同,一旦粘住汗和油脂不注意清洗,就会破坏其珍珠层。所以,佩戴后最好经常用浓度较低的肥皂水和微温的热水擦一擦,使之经常保持清洁。如果受污染,可用适量牙膏轻轻揉擦,尔后放在清水中漂洗,取出后用绒布、柔软织物或餐巾纸等将饰品上的水吸干,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若再用些干蜡或汽车用喷蜡上上光,更为理想。在生产过程中有的珍珠是经过漂白处理的,则另当别论。
串珍珠的线目前多数是用腈纶丝线或尼龙丝线,要防止其发脆和接头处弹开。丝线渗进了油脂和化妆品的成分同样也会使珍珠受到损伤,这时就有必要调换新线重新串制。但要注意与活扣的连接处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可先用浆糊粘住后再烫牢它。不要轻易用未经脱酸的棉线去穿,这既不牢靠又可能使珍珠受损。
养珠的珍珠层薄、软,所以尽量避免与金属或硬质物体摩擦、撞击,也不要在阳光下过久地暴晒。有的女士喜欢颈项里戴一根金项链,再戴一根珍珠项链,这种戴法不可取。珍珠饰品用完后处理干净了,再放入垫有棉絮或丝绒的锦盒内(不要用棉布包裹)保存好,使用时便能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