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颜新文通讯员孟燕
迎着晨光,走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珍珠湖畔,水汽薄凉,湖面天光云影,景色宜人。亲水景观带上,不少村民来这散步。不远处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一个个白色圆球在晨光下犹如晶莹的“珍珠项链”。
很难想象,这片美丽水域曾是臭气熏天的珍珠蚌养殖池。诸暨市山下湖镇是我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研发、加工、交易基地,淡水珍珠产量占全球的73%。十年前,珍珠养殖仍处于粗放阶段,为提高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户把动物粪便直接投入湖中,导致养殖区域水体富营养化,臭气难闻。彼时,剖蚌厂堆叠的废弃蚌肉、蚌壳也散发阵阵腥味,很多河道成了臭水沟。“那时一开窗,恶臭就会飘进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下湖人,新桔城村村民黄鹏飞对旧日场景记忆犹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全面推行河长制、劣Ⅴ类水专项整治行动等落地,山下湖珍珠养殖业如河蚌育珠般,迎来美丽蜕变。诸暨出台淡水珍珠“禁养令”,破解美丽产业的污染之痛。市纪委监委统筹市镇村三级监督力量,对相关部门、镇街和村(居)的水污染整治工作进行跟进监督,采取暗访、巡查、督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推动整治工作走向纵深。
与此同时,新型珍珠养殖技术不断形成,“室内数字化养殖”“清水养殖”“大棚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等新技术、新模式逐步推广,促使养殖模式从传统粗放向科技化、生态化转变。目前,诸暨已完成全部禁养区余亩退养和余亩内循环生态养殖改造,珍珠养殖区域水质明显提升,河蚌养殖密度提高到原来的6倍以上,珍珠区域品牌价值达亿元。
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护航下,昔日河道污染、臭气熏天,如今以水养蚌、以蚌护水、以蚌富民,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湾湾碧水与美丽珍珠相得益彰,纪检监察干部们继续为共同富裕政策落实奔忙,守护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