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珍珠蝶 >> 珍珠蝶生活环境 >> 十二美人图中,美人房内藏的那些奢侈品
《十二美人图》是故宫博物院收藏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这十二幅绘画再现了十二位身着汉服的宫廷女性闲适的生活图景。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些绘画中,能看出当时宫廷女性的夏季服饰与用品特点。从《十二美人图》中,我们还能看出不少夏天的痕迹,画中的十二位女子,可都拥有着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装饰品。
《十二美人图》中的六张下面,我们来细细的观赏这些美人图,看看这些美人的房内到底藏有些什么样的宝贝。
雍正十二美人图立持如意
初夏的季节,仕女手持如意,立于庭院内赏花。竹篱处繁花似锦,花团锦簇。在窗外,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开的正艳。牡丹以雍容华丽、香味浓郁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结合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灵芝如意,蕴含了“富贵如意”的美好愿望。
臂之不及持之如意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也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
雍正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
画中,仕女坐于斑竹椅上沉思。身边环绕着陈设各种器物的多宝格。多宝格上摆放着多种瓷器,如“仿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以及青铜觚、玉插屏等,均为康熙至雍正时期最盛行的陈设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贵气派。这些器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性,也映衬出仕女博古雅玩的闺中情趣。
清仿汝窑瓶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雍正十二美人图裘装对镜
图中女子身着蓝衣,腰系玉佩,一手持铜镜,正在对镜自赏,“但惜流光暗烛房”的无奈之情溢于眉间。画中,置于窗边的小花正开,有种素雅的感觉,画中背景是一幅墨迹酣畅的行草体七言诗挂轴,落款为“破尘居士题”。而破尘居士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自取的雅号,表达自已清心寡欲、不问荣辱功名的志趣。
乾统七年铜镜
雍正十二美人图桐荫品茗
盛夏,梧桐树的叶子正茂密,仕女手持薄纱纨扇,坐在树下静心品茶,侍女上的头花格外引人注目,头花是历代女性都少不了的重要装饰品,清代,尤其是宫廷的后妃们更是“戴金翠之首饰,缀珠以耀躯”,以满头的珠翠宝石为荣。头花制作多取吉祥如意的题材,用料讲究工艺精湛,璀璨的珠宝在女子发间熠熠生辉。古代时,由于品茶论道的盛行,而成为历朝文人的风雅之事,逐渐提高了茶的境界。
图中月亮门内有一黑漆描金书架,满函的书籍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儒雅的书香气息,而且与仕女手中的茶具相互映衬,表现出宫中女子的文化修养。
点翠凤凰纹头花
点翠材料的难得、工艺的高要求、色彩的艳丽,使得它早就成为了“奢侈”的代名词。
清宫旧藏的一款珍珠金环耳坠
耳坠不仅是今天常戴的装饰品,也是古代女子最常用的装饰品。女子在行步、转颈时,耳坠随之轻轻摆动,增添了灵动之美。
黑漆撒螺钿珐琅面双龙戏珠纹圆凳
画中侍女坐的正是这种款式的圆凳,此圆凳通体髹黑漆地,在漆地上密施研磨极细的螺钿砂粒,使整个圆凳视之流光溢彩。
雍正十二美人图消夏赏蝶
夏季,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内仕女手持葫芦倚案静思,头上戴的头花也与上文提到的头花多有相似之处。釉里红的花瓶在屋内,增添了不少生动气息,此画描绘的虽然是仕女夏日休闲的情景,表达的却是乞生贵子的吉祥意愿。萱草,又名忘忧、鹿葱。葫芦,属于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百子”之意。画家巧妙地将萱草与葫芦绘于石侧、掌中,既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又蕴涵了求子的深意。
手盘葫芦
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所以十分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
青绒银镀金嵌珠石头箍
雍正十二美人图烛下缝衣
仕女在烛光下行针走线,夏日的夜晚,清风徐徐,红烛摇曳,其手中所戴的金镯子,正是当时的盛行之物。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是评价女子品行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古代,女子们无论贫富贵贱,均以擅女红为能事。画中女子兰指轻拈,针线穿行,低眉落目,若有所思。窗外的荷花开得正艳,池中的小鲤鱼,正欢快的撒欢,一只红色的蝙蝠飞舞在翠竹间,“鸿福将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蕴涵在图画之中。
金镶珠宝松鼠簪
此金簪造型简洁,构思巧妙,在清宫金镶宝石簪中属于较为简洁的一种。
银镀金嵌宝石蝴蝶纹簪
银镀金累丝为托,头部嵌红宝石,配之别的颜色宝石点翠,整体构造上,嵌红宝石及淡粉色碧玺。
银镀金嵌珠宝如意簪
在头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
金镶九龙戏珠手镯
金套链双龙戏珠镯
古代手镯多指臂环或腕环,到了清代才定型为手镯,为女子专用饰品,手镯分金属类(金、银)、木质类(伽楠香)、药物类(紫金锭)、动物类(玳瑁)、宝石类等。
看完这些美人身上戴及室内的藏品,是否才惊觉雍正《十二美人图》竟暗藏如此之多的玄机,细细品鉴,回味无穷?故宫著名的《十二美人图》,古装美女们贤淑文雅了几百年后,如何让静态古画中的深宫美女“活”起来呢?这就需要提升我们的审美观,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画中的内涵用创新性的思维打开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