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的故事
瓷器是欧洲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但只有中国人掌握了制瓷的秘密。这种完全受制的局面,如同一个梦魇,折磨着每一个想要拥有瓷器的欧洲人。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欧洲人自主制瓷的探索就势在必行。
争夺海上霸权
England
17thcentury
年12月28日,正在前线督战的荷兰执政兼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突然得到噩耗,与自己共治英国的妻子玛丽二世患病去世。为了缅怀玛丽生前的爱好,威廉在汉姆普顿宫的各个房间摆放和悬挂了许多他们钟爱的中国青花瓷。玛丽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珍贵的瓷器就摆在汉姆普顿宫里玛丽经常经过的一面镜子上方,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摆放居然成为了英国一种全新的艺术品展示方式。玛丽二世的爱好带动了整个英国收藏中国瓷器的风尚,而追求这种风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夺取海上贸易航线,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
—18thcentury—
18世纪,驶往中国的欧洲帆船,其旗帜已经从红白蓝三色变成了米字旗。英国人靠着坚船利炮取代荷兰人,夺得了海上霸权。
//
在18世纪的高峰期,估计有超过两百万件瓷器被运到伦敦,而同时期,这个岛国的人口只有不超过六百万。巨大的贸易量以及惊人的利润,使得欧洲各国不远万里,甘愿冒极大的风险来到中国。
至年的25年间,法国进口了超过三百万件瓷器;同时期,丹麦进口了一千万件瓷器;英国进口了差不多两千五百万至三千万件瓷器。
高岭土
在16世纪初,欧洲人就尝试过各种千奇百怪的材料来制作瓷器,比如贝壳、鱼肉、蛋壳、蛋白,或者长期腐化的牛粪马便,结果贻笑大方。而16世纪中期,因为无法确定中国瓷器的原料,意大利人尝试使用白黏土和磨碎玻璃组成的混合物来仿制瓷器,但是这样制作出来的瓷器脆弱易碎,不易保存。
这种盲目尝试一直持续到一个世纪后的年,荷兰市场上的青花器皿忽然多了起来,其原因就在于荷兰的代尔夫特正在大规模的仿制中国瓷。但这些器皿其实并不是瓷器,而是陶器。
中国陶瓷《秦韵》
///
当时,欧洲人制造的杯子,杯把因为强度不够,往往端着端着就掉了下来。中国陶瓷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颜色、耐用性、细致程度上都大大超越了欧洲本土制造的陶器。二者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研究了几百年都做不出像样的瓷器,欧洲人便打起了歪主意——偷。
年,法国人殷弘绪来到中国“传播上帝福音”,实际上,他是被派遣来打探制瓷的秘密。经过七年的考察,殷弘绪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详细的解答了欧洲制瓷业一直不能解决的原料之谜。而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白瓷器),在年就被传递出去的,只是由于没有提供可参考的样本,法国仍然无法掌握制瓷的技术。
中国陶瓷
CHINA
6thcentury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烧制瓷器早已不是什么难事,自6世纪晚期起,中国老百姓就已经将瓷器作为日常用品,而在欧洲人百转千回尝试制瓷的16世纪,中国人早已十分讲究瓷器使用的品位。
过去的陶瓷都是一双双匠人之手捏制出来的,人工成本极高,且烧制过程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往往一百个里面只有几个合格,所以在价格上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但今天的中国,瓷器制作早已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国产瓷器的造型、风格和美感更加符合东方韵味中的优雅和沉静。景德镇深谙手工瓷器的制作之道,其工艺品往往打动人心。而日用瓷方面,深耕工业制造70余年的重庆锦晖陶瓷则更胜一筹。
锦晖工厂
在七万平米的现代化工厂中,独家配方黏土在经过8道制作工序和2道检测工序后,被一个个手艺精湛的老师傅压制成型,再经过砂洗,批量放入到辊道窑中。胚体在辊道窑中经过几个小时的低温烧制后硬化成型,一个素胚就完成了。接下来,这批素胚会穿上漂亮的外衣——上釉,这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素胚会均匀的吸收一层釉料,像一棵久旱逢甘霖的植物,打开了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将大自然的营养快速吸收,以备“化茧成蝶”。待到再次进行高温烧制的时候,这充足的养分将会形成一道漂亮的屏障,既保护胚体不受损伤,又显现出靓丽而缤纷的色彩。
原创花纸-玛格丽特花园
///
这时候,上完釉的陶瓷已经经过了11道制作工序和7道严苛的检测工序,高温釉烧使其坚固耐用、漂亮精致。换作几十年前,它已经完全具备普通家庭使用所需的一切条件,但到了现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审美的进步,两次烧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就需要进行第三次烧制——贴花。
花卉古纹、鸟兽虫鱼等自然美景被巧妙的设计在瓷器上,以花纸的形式来体现使用者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品味。这时候,陶瓷会经过最后一次烧制,使其颜料中的有机物完全转化消失,这最终沉淀下来的斑斓世界,就是一件中国瓷器真正的品相。
中国陶瓷《蓝珍珠》
制瓷所需的各种工艺流程和上千度的高温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在过去,一件瓷器三次烧制是“皇帝贡品”才有的待遇。但不过无论中国人民使用何种品质的陶瓷,同时期的欧美陶瓷品质都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这是基于历史积淀和工艺传承的优势。而今天,时代进步和国家发展给了现代企业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去满足各种技术条件,提高原材料标准,优化生产工具,找到过去难以企及的釉料颜色,设计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陶瓷造型......而企业所有的追求,最终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担起民族企业的复兴责任,建立大国应有的文化自信,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过去“皇帝”般的待遇,让每一个普通家庭都能使用安全、健康、精致、漂亮的瓷器。最终,让万家灯火的熠熠之光中永远闪耀着中国陶瓷的光辉。
-end-
资料:CCTV纪录片《CHINA·瓷(下)》
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