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珍珠蝶 >> 珍珠蝶的繁衍 >> 纽扣的历史如此浪漫,系住了万种风情,解开
都说咱华夏乃衣冠上国,若要讲起穿衣服的历史、讲究和礼仪,那真是说上十天半个月也说不完。所以,咱们今天就只挑选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最能有画龙点睛效果的部件:纽扣,来好好聊一聊。
最早在黄帝始制衣裳的时候,给咱中原大地定下了一个宽衣薄带的传统,不管是上衣还是袍服就是讲究宽衣襟,大袖口,崇尚悬垂感,欣赏飘逸范儿,衣裳要是宽大悬垂得能随着风飘舞起来,那就达到咱们要的审美效果了。
这样宽大的衣服款式,想靠造型小巧的纽扣的束缚牵坠,来控制住随时可能飘舞的衣裳,那可着实是不行的。所以在唐代以前,穿衣服时,在我们现在的中式大褂需要扣纽扣的地方,基本都是系带子的。《说文》中道:
纽,系也;一曰结而可解。
也就是说,纽扣起源于“纽”。“纽”是用两根带子系结的。
但是也不能说唐代以前只有纽,而没有纽扣。那时候帝王和王公所戴的冠冕,还有腰带上,都是有类似今天纽扣这种扣结方式的,只不过没有用到衣服上,而且大部分用在冠冕和腰带上的扣结,都是金属或玉石做成的,不能算是真正的纽扣,顶多算是纽扣的雏形。
唐代时胡服盛行,衣服的上装开始变得紧身,袖口也趋于利落。纽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并且日趋流行。只不过那个时候,系带和系扣是同时存在的。而纽扣也延续着早期作为帽扣或者衣带扣时候的金玉之气,除了系衣裳的功能外,更象是妆点用的首饰。
宋朝时,纽扣已经是普及度很高的日用小商品了。南宋文人周密写的《武林旧事·小经济》中,日常“物什”中的“纽扣子”就已经是衣服上的必备之物了。
等到了明朝,纽扣摇身一变,竟然化身成了服装界的宠儿,除了替代系衣服带子的功能,成为穿系衣服的主流方式外;在服装的装饰上,依然是当仁不让的颜值担当,其花样之繁多,做工之精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明时,已经有了立领服,而领口处的两颗花色惊艳的纽扣,则成了必不可少的配饰。最初这两粒纽扣都是金属做的。慢慢的发展出了花色多样,韵味悠长的布艺子母扣。造型不仅有蝴蝶、有花朵、还有寓意美好的福寿纽扣。当然富贵人家为了锦上添花,自然少不了在本已美不胜收的子母扣上,再镶嵌上宝石、翡翠或珍珠。相信这样的工艺和设计,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会博得一众女神们,因喜爱而发自内心的尖叫声。
除了子母扣,币式扣,也就是类似我们今天衣服上的圆纽扣,在明朝也已经相当流行了。明代的服装,喜欢在马甲上使用币式扣。特别是女装,为了强化装饰效果,往往会在衣服上缝制多排纽扣。“春心若肯牢关锁,纽扣何须用许多。”说的就是这种纽扣重重叠叠的女装款式。
中国人爱纽扣,更喜爱在纽扣上做文章。古人说:“一阴一阳是为道”。而纽扣这种彼此交合,一镶一嵌的方式,也许正是迎合了古代文人阴阳为道的思想理念吧。
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中,有了纽扣们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风情万种。“纽扣微松,梨花带露倚春风。”在文人骚客的笔下,那一排排秀雅灵动的纽扣子,不仅仅是美丽女子身上的装饰品,更是一朵朵满含浓情的解语花,一个个流传千年而不衰的浪漫传奇。